• 论日本的经济计划模式与宏观控制——兼谈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白成琦;

    <正> 战后日本的经济计划,是国家加强对宏观经济进行综合控制的有效手段。它在日本的宏观经济控制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以其独特的控制方式,间接调节着宏观经济的运行。它对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加强宏观经济控制,以及整个经济相对均衡和较快的发展,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87年Z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的产业结构政策

    孔凡静;

    <正> 战后的日本,在所谓“一片废墟”的基础上,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大国。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强国,都感到日本经济技术实力的巨大压力,1985年以来日元的急剧升值,就是日本巨大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日本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即政府和民间的努力奋斗和正确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日本独具特色的产业政策起着重大作用。

    1987年Z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稳定增长的经济政策初析

    毕志恒;

    <正>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由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这是由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消失、世界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和日本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等内外背景的变化,日本政府才及时提出并推行了稳定增长的经济政策。就此初析如下: 一、稳定增长的政策思想稳定增长是相对于高速增长而言的,它的实质是放弃高速增长政策,实现中速增长即5%左右实际的增长率。稳定增长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1987年Z1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世;

    <正> 日本中小企业诊断士横江金吾,根据他多年的企业诊断活动,把日本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归纳为以下几点。企业的优势是:一、企业职工的地位较高,有事业心;二、企业职工有较强的团结心和集体感;三、企业职工的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四、企业能顺利地按计划培养有用人材,并加以储备;五、管理层次高,企业合理化和能率化受重视。企业劣势是:一、企业

    1987年Z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解决企业老化的主要措施

    米建国;

    <正> 实践证明,企业也有生命周期,即初生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所谓解决企业老化,就是企业为摆脱进入成熟期以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谋求再生活力。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以往支持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企业,现已先后进入成熟期,正步步走向衰退。文本从以下五个方面说明日本解决企业老化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改革旧的经营管理模式日本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条件下,通过追求彻底的生产过程合理化,巧妙地管理和使用了人力资源,实行了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和集体决策等一套日本式的经营管理方

    1987年Z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财政政策的运用及特点

    高敏行;

    <正> 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中主要是运用财政之出和税率的增减来调节总需求。即繁荣时期采取抑制景气的政策,肖条时期采取刺激景气的政策。本文就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家如何用运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进行探讨。

    1987年Z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战后日本政府的外汇管理

    郑勋;

    <正> 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恢复与发展过程中对外汇管理工作由集中统管到自由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值得借鉴。一、战后日本政府的外汇管理 (一)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日本政府大藏省领导下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统一集中管理外汇。有关外汇的方针政策以及外汇法规,统由日本银行制订经大藏省批准执行。具体外汇业务由日本银行指定外汇专业银行办理,其它商业银行均

    1987年Z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战后日本城市结构的演变及其建设

    孙世春;

    <正> 城市结构的演变是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行政管理区、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等空间地域的有机组合。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的城市结构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布局,已形成了分工合理相互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城市结构的形成,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而且还确保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1987年Z1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与人挑战的新一代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唐;

    <正>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但是,它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如果从第一台机器人问世算起不过19年。当时的机器人只不过是用一台小型计算机控制的简易机械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也迈步登上新的技术高峰。目前,一种高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在日本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机器人,从功能上分为低级机器人和高级机器人;从用途上分为工业、商业、娱乐和家用等多领域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动力源主要有油压、气压和电能三大动力;机器人的动作型

    1987年Z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行政救济”法制问题浅谈

    邱生;

    <正> 行政救济,是日本现行的重要行政法律制度之一。所谓“行政救济”,指由于某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因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而侵害了公民权利或利益时,当事人依据法律向有关国家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并谋求救济的程序。日本行政法中的“行政救济”,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987年Z1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芥川奖作家冈松和夫访华

    申谊;

    <正> 应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的邀请,日本著名作家冈松和夫和著名文艺评论家桶谷秀昭,于五月上旬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冈松和夫曾先后获得文学界新人奖、新田次郎奖,并以小说《志贺岛》获一九七五年度芥川龙之介奖;桶谷秀昭因潜心研究二叶亭四迷、夏目漱石、中野重治而蜚声文坛,他的评论集《保田与重郎》曾获艺术选奖。

    1987年Z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与欧洲文化的早期接触及与中国的关系

    赵建民;

    <正> 十六世纪中叶,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中日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是我们研究中日文化关系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十六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与欧洲文化开始了最早的直接接触,这无论在欧洲史还是日本史上都是件大事。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

    1987年Z1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日本民族活力的形成及表现

    刘予苇;

    <正> 日本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流的经济大国,这是没有争论的历史事实。那末,推动日本迅速成长为经济大国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当然是多因素的合成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律,然而,一般规律(即共性)并不能回答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何以如此悬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问题的探索引向事物更深的层次,寻找那些特殊因素,尤其应着重研究那些非物质的、属于民族性的精神因素。这是我暂且使用“民族活力”这样的用语,并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日本民族自明治维新以来经济的迅速勃兴。

    1987年Z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近代日本华侨述论

    沈毅;

    <正> 关于中国人移居日本的记载,古来不绝于史。秦始皇遣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访仙,寻长生不老之药,日久而不返。中外不少学人认为其行踪当在日本,是中国人移居日本之始祖。汉代曾在朝鲜半岛设乐浪、带方二郡,垂四百年,自百济兴起乃废,多达几百乃至几千的汉人自半岛东渡日本。随着中日经济、文化间的交往和交流,历代赴日侨居的中国人屡见不鲜。中国王朝更替之际,亦总有旧朝遗民亡命日本。但综观近代之前的旅日华侨,数量终归不多,旦不少人与当地人民同化,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全日华侨仅八百九十二人。旅日华侨人数剧增,当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1987年Z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丝割符”与江户前期对外贸易

    高洪;

    <正> 丝割符是日本江户时期海外贸易输入品的包买专卖制度。本文拟就丝割符的产生、兴衰,结合幕府贸易方针、政策的转变过程,对其历史地位、社会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一、丝割符是江户初期幕府贸易政策的产物 16世纪以前的日本海外贸易主要是以中国为对象的朝贡贸易。1548年明朝最终断绝了与日本的勘合贸易。到了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中日关系恶化,“明朝商船似乎一度完全禁绝。”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占据澳门经营中日间的中间贸易,从中渔利。

    1987年Z1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雪国》论

    叶渭渠;

    <正> 《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获诺贝尔文学奖。《雪国》中译本在中国文坛出现后,引起文艺界的兴趣,围绕《雪国》的主题思想进行热烈的讨论。对它有褒有贬,这是很自然的。因为《雪国》不仅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的复杂性,也涉及到日本现代文学许多复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真地对《雪国》进行研究探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今后如何更广泛、更系统地介绍日本现代文学是会很有意义的。

    1987年Z1期 62-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略论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反战文学运动

    黄俊英;

    <正> 在日本军部法西斯专制统治的几十年里,尽管当局以极其残酷的恐怖手段镇压那怕最微小的思想异端,与日本反战运动有直接联系的反战文学运动始终在地下战斗。遗憾的是,对它们的研究至今未得学术界足够重视。日本反战运动很早就已开始,并从各方面反映出来。早在二十年代末,还在很少有人正式提出“战争还是和平”这一最关键的问题的时候,觉察到即将迫近的战争危险而强烈呼吁反战的是日本共产党。虽然“三·一五”“四·一六”的大镇压使它的干部丧失了大半,但日本共产党

    1987年Z1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马兴国;

    <正>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如同璀璨的珍珠,光彩夺目。自它问世六百年来,不断被翻印,被传诵。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也深为日本人民所喜爱。《三国演义》中文版本在日本《三国演义》(以下称《三国》)成书于元末明初,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目前尚难考定。不过,江户初期儒学家林罗山(1583—1657)的《罗山文集》附录卷年谱,在二十二岁

    1987年Z1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教育的发展过程与现代教育改革的任务

    耳塚宽明;赵哲;

    <正> 一、临时教育审议会的设置与概说关于现代日本教育,各方面曾提出很多改革方案,但是,国民最关注的是临时教育审议会(以下略称“临教审”)的工作。由明治5年(1872年)《学制》为开端而形成的日本近代学校教育的历史,也是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历史。《学制》颁布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作为文部大臣乃至总理大臣的咨询机关而设置的教育关系审议会达14届,第15届审议会,就是引人注目的临教审。

    1987年Z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知识的宝库 学习的课堂——记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

    王凌;

    <正> 在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中央高地上,在花木辉映、绿茵覆盖的千里山关西大学校园中,一座浅咖啡色钢筋混凝土建筑巍立其间,每天迎接着数达三、四千名的莘莘学子。它就是以设计合理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服务全面化,处处体现了关心读者,事事突出了工作效率的关西大学新的综合图书馆。

    1987年Z1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投资者的向导——投资顾问业

    春;

    <正> 投资活动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为了把社会需要和投资者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保投资活动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日本建立了一种新型行业——投资顾问业。该行业是由一批经济专家组成的,目的在于向欲投资者提供投资信息。在日本,该行业最先是由大型证券会社和信托银行兼营的一种“付业”,后来城市银行也加入信托领域,并正式建立了

    1987年Z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活力》

    孙世春;

    <正> 企业活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条件。那么,什么是企业活力,企业活力是怎样形成的呢?由日本通产省产业政策局企业行动课编写的《企业活力》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企业活力的表现形式和企业活力形成的原因。全书共有三章十五节构成。第一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书中指出,企业活力集中表现为企业能够不断地适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及时获得收益。作为企业活力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市场的竞争性、企业雇用关系的稳定性和企业全体成员共同收集、掌握企业

    1987年Z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文化论”的几个流派

    肖;

    <正> 当前在日本流行的“日本文化论”流派繁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认为天皇是日本文化的中心这一派由三岛由纪夫到江藤淳一脉相承。他们主张否定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重新估价从波茨坦宣言到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历史。二、以山本七平的“日本人论”和最近企业研究提出的“日本文化论”为代表的一派。这一派的基调是大平时代的首相咨询机构政策研究会的报告《文化的时代》中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高度的经济成长,日本就要迎来“超现代”的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文化的时

    1987年Z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艺春秋》评选战后名著

    丁;

    <正> 《文艺春秋》一九八七年新年特别号公布了日本战后六十二部名著。这是该编辑部为编辑新年特别号,向读者发出各自推选十部战后名著的民意测验后,根据包括作家、评论家、大学教授和政府官员等在内的一百二十六名读者的回答而评定的。名列榜首的是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以下名次分别按得票数量,排在前三十部的是《野火》(大

    1987年Z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什么是“新人类”?

    岩佐昌暲;

    近年来,日本文化界流行着一个新名词“新人类”,自由国民社甚至将它评为一九八六年“流行语金奖”。有些青年读者来函,希望对该流行语予以解释。为此,我们请本刊特邀作者岩佐昌暲助教授撰文回答。

    1987年Z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是春;

    <正>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个以建造船舶为主,同时生产各种重工机械产品和汽车等的综合性的机械生产厂商。在造船和重工机械生产方面仅次于日本第一的三菱重工,居全国第二位。是当今日本重要的船舶和其他重工机械的生产基地。川崎重工业是1879年4月,由川崎正藏在东京的筑地创建起来的。1897年以股份形式建立川崎造船厂以后,又分别于1919年创建长崎汽船厂,1928年创建川崎车辆工厂,1939年改为现

    1987年Z1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研究》一九八六年总目录索引

    <正>~~

    1987年Z1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见证 京都皇宫

    <正> 日本的京都皇宫,在京都市内,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皇宫,以后虽然皇宫移至东京,这里仍然是历代天皇的行宫。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里,这座皇宫也几经兴衰,曾一度毁于火灾,也曾作为大臣们的宅邸,直至幕府时代的安政2年(1855),才耗费了黄金二百七十多两,重新修建了今天的皇宫。京都皇宫占地面积约九十一万平方米,内有名门九个,大殿十处,堂所十九处,富丽堂皇,雄伟壮观。自1946年开始,每年春秋两次对外开放。据说春季开放是为纪念明治元年(1868)3月14日颁发《五个条御誓文》;秋季开放是为了纪念桓武天皇延历13年(794)

    1987年Z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创办日期:1972年
主管部门:辽宁大学
主办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编辑出版:《日本研究》编辑部
杂志主编:余淼杰
杂志刊期:季 刊

国内发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辽宁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政编码:110136
国内统一刊号:CN21-1027/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048
订 购: 《日本研究》编辑部
电 话: 024-62202254
传 真: 024-62202253
Email:japanstudies1972@126.com

访问量:9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