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经济将走上相对稳定的中期经济增长轨道

    凌星光;

    <正>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高速发展时期、调整时期和中速发展时期四个阶段。本文以分析第四阶段的经济发展为重点,先谈世界经济今后十年的前景,然后分析日本经济机制和供求因素,最后对日本今后十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做些简单描述。

    1986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

    田万苍;

    <正> 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变换,且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业政策的重点各异,如:明治维新时期的“殖产兴业”政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产业控制政策”、战后初期的“重点产业方式”、高速发展时期的“重化学工业政策”、低速发展时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政策”等,都有着各自的含意,发挥着不同的经济效果。下面就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产业政策加以分析。

    1986年03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日本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管理

    李文光;

    <正> 货币政策(日本称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而重点运用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是在市场机制起支配作用的条件下,国家从宏观上对经济活动实行间接控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日本同其它主要西方国家一样,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除财政政策外,也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对总需求进行管理。在日本,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日银)是负

    1986年03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性质和作用

    郭士信;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先后正式制定了十个长期经济计划。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些经济计划,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在一定时期、在某些部门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中最有影响,收效也最大的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下面,仅就这一计划的性质和作用做一分析。

    1986年03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的商店街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陈信康;

    <正> 日本的商店街是指在城市的某一条马路,集中了以经营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为主的各种零售商店的场所。日本商店街的建立,很大一部分是日本政府作为中小商业现代化的一环,有计划地积极推行起来的。其结

    1986年03期 23-2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战后日本城市群体的建设

    孙世春;

    <正> 城市群体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活动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城市群体,是六十年代前后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地发展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先后发展建设起来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八大城市群体。一、城市群体的基本模式战前,在日本的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就曾出现过城市群体,但是,当时的城市群体不仅

    1986年03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最新贸易手续全解》已出版

    世;

    <正>~~

    1986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理心理学与日本经济发展

    沈迪中;

    <正>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业界沿袭战前那样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会制度迅速建全起来,产生了新的劳资关系,在日本企业界出现了以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为背景的新的人事劳动管理方式。在机器设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如何使产品按一定质量要求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进行生产,办法只能对劳

    1986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行政法的国际源流与法源

    邱生;

    <正> 一、日本行政法的国际源流行政法,是战后日本的重要法。日本行政法,除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外,在国际上,还与中国法、法国法、德国法、英国法、美国法等有着某些渊源关系。其中,中国法、德国法和美国法对日本行政法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尤大。

    1986年03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及其历史意义

    杨孝臣;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二日在中国北京签署,一月十三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从此宣告条约生效。这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本文仅就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代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历史意义,试作初步探讨。

    1986年03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联系全国各大学的学术情报中心在东京建立

    春;

    <正> 为了全面沟通全国各大学的学术情报传递渠道,迅速、准确地向全国各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最新的学术情报,及时地推广应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最近,在东京的文京区建立了一个以向全国各大学传递学术情报为目的综合性的学术情报中心。

    1986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城下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原因

    姚凯;

    <正> 城下町是日本封建城市中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类型。从战国后期到江户时代,它遍布日本,垄断大部分的工商业活动,排挤其它类型的城市,形成了日本城市发展史上的城下町时代。一、城下町的形成和发展城下町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主要包括武士集居区域和工商业区域的封建城市。它起源于地方领主对基层市场的控制。在濑户内海地区,集中了家臣的领主居馆与周围市场的结合,大致是在十四十五世纪。但当时它们还未形成为一个整体,是一种具有松散联系的城下

    1986年03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对比分析

    芝原拓自;王家骅;

    <正> 一日本和中国,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具有这样的历史共同性:都被欧美列强强迫要求开国,并在政治和经济的半独立、半从属状态中,以“富国强兵”(日本)或“自强求富”(中国)为号召,力求近代化。然而,这一走向近代化和对外自立的过程,在日本进展很快,但中国却过于缓慢,并加深了对外从属的程度。两国的这种方向性的相对差异,也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事实。

    1986年03期 50-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常”与日本

    陈崇桥;

    <正>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下午,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相偕来见张学良,要求张立刻批准成立以常荫槐为督办的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张学良表示此事须从长计议,不应草率从事。杨、常则坚持马上决定。张说待饭后再研究决定。趁杨、常暂时离去用饭之机,张学良即向总部警务处长高纪毅等下达了处死杨、常之命令。晚八时左右,杨、常二人再次来到帅府(今辽宁省图书馆)老虎厅会客室,刚刚就座,高纪毅和谭海率六名卫

    1986年03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和歌、俳句、汉诗、汉译

    李芒;

    <正> 日本民族是世界上个性最强的民族之一。他们自古除了同中国和朝鲜,后来又同荷兰有着较为密切的来往之外,同世界的各国基本上处于隔绝的状态。他们很早又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以天皇为绝对权威的比较统一的国家,从未有过象中国春秋战国那种诸俟割据、霸主称雄的政治上过分动荡的局面。他们的国土四面环海,风景秀丽,一年四季富于变化。因此,他们培育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并且在文化和文学方面也有所表现。

    1986年03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独木桥”难过——试论樋口一叶笔下的妇女形象

    陈慧君;

    <正> 十九世纪末,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位女作家,象一颗彗星,光彩耀目,但又倏忽而逝。她就是樋口一叶。 樋口一叶(1872—1896)是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她的一生只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她的创作生涯更是短

    1986年03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佐多稻子的早期创作

    王若茜;

    <正> 佐多稻子(1904——)是日本现代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女作家。她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余年,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内镇压劳动人民,对外侵略扩张,战败重建以及六十年代后经济高速度发展等几大转折时期。她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所写

    1986年03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春秋时代《竹取物语》原型传入日本考

    孟宪仁;

    <正> 《竹取物语》号称日本小说之祖。日本在南北朝时代已有学者开始探索《竹取物语》的素材来源。或云来自中国典籍;或云取材于印度佛经;也有的主张是日本民话的综合;甚至有人说是朝鲜一篇笔记小说的铺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从一九六一年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民间故事《斑竹姑娘》向世以来,才为解开这一千年之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日本斯道的专家学者伊藤清司、百田弥荣子指出《斑竹》和

    1986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

    马兴国;

    <正> 追求衣服装饰的美,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服饰习俗的演变,是社会变革、文化兴衰的一面镜子。中日服饰习俗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文化对日本服饰变革的影响中国文化,尤其隋唐文化促进了日本服装的发展和变革。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有缝衣女工由百济去日本。雄略天皇十二年,日本曾派人来我国江南聘请缝衣技工。《日本书纪》载:“十四年正月戎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汉织、吴织、衣缝兄

    1986年03期 80-8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教育观的转变

    赵秀琴;

    <正> 近些年来,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的竞争激化,特别是由于日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日本政府为了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在进行行政改革、财政改革的同时正在酝酿进行全面的根本性教育改革。日本政府于1984年8月在总理府内设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简称“临教审”)。以审议和制订教育改革方案。同

    1986年03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书店巡礼

    张玉祥;

    <正> 日本是“樱花之国”,也是“书籍之国”。日本人酷爱读书,这是多少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形成为传统。当你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的、时候,都会看到站台上候车的和车上乘车的人群中不少人在手执报纸、书卷静悄悄地埋头阅读的景象。不要说大学教师,就连高校(高中教师)在他们的住宅里都有一间书斋,那里摆满成千上万册的书刊。由于书籍的需要量这样大,日本的书店经营业就特别发达。东京神保町一向以书店之多

    1986年03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0年后的日本经济》

    张善儒;青柳全;

    <正> 本书是对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进行予测的专著。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在今后的10年,日本经济将怎样发展;第二章:10年后按不同产业分类,对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行的予测;第三章:10年后日本经济的主导产

    1986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介绍克里斯多夫《探索日本的奇迹》

    魏;

    <正> 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克里斯多夫著《擦索日本的奇迹》一本,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日本社会文化传统、日本人民心理状态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介绍。全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民族”,克里斯多夫是从战后美军占领日本时期开始,研究日本社会型态和日本人民心理的变化,他的结论是应该重新面对日本,对日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第二部分是

    1986年03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经济学讲座 第五讲 劳动市场和就业问题

    山田造之;廖严;

    <正> 一、劳动力的转移 (一)劳动力向域市的转移任何一个国家,居民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既有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也有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人们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称作“城市”,把人口集中在一定地区的现象称作“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是通过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来实现的。人口转移,有随同父母的子女转移,有求学学生的转移,有出嫁女子的转移及退职职工的转移,但其核心是“劳动力的转移”。

    1986年03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麦丽臣;

    <正>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造船与重机厂商,同时,在世界上也是同行业中最强的厂商。它是“三菱帝国”的一大台柱,生产事业的核心。“三菱重工”自明治20年(1888年)建造第一艘货客船“夕颜丸”号以来,已有一百年的造船历史了。它的总社设在东京,分社在大阪、名古屋、九州、北海道、中国、东北各地,办事处、营业所遍布全国,驻海外办事处有13所,在国内外的直系、旁系及子、孙会社多达132个。

    1986年03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创办日期:1972年
主管部门:辽宁大学
主办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编辑出版:《日本研究》编辑部
杂志主编:余淼杰
杂志刊期:季 刊

国内发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辽宁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政编码:110136
国内统一刊号:CN21-1027/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048
订 购: 《日本研究》编辑部
电 话: 024-62202254
传 真: 024-62202253
Email:japanstudies1972@126.com

访问量:90066